法佛法相依 おうぼうぶっぽうそうい
  狭义的「王法」是指王所制定的法。作为国家的理念、法律等的总称,它包括以庄园制·武家法·法度为首的,时代的制度·道德·习惯等世俗成规。「佛法」时值佛陀所发现的真理,以及佛陀的教诲。
  在日本,从十一世纪初开始,便有了如「王法佛法相双(あいなら)ぶこと、譬(たと)へば車の二輪、鳥の二翼の如し(王法佛法相依,如车之二轮,鸟之双翼)」等,把王法与佛法作为一对之概念的理念得以成立。这种理念意味着,王法与佛法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
  在近年的历史学研究中,「王法佛法相依」的概念用于掌握中世纪的政治与宗教的独特关系。实际的国王(天皇)或世俗诸权门的权力、秩序及其统治被通称为「王法」。作为现实社会的政治势力的大寺社及其活动则被概念化为「佛法」。佛教在社会的、政治的层面中形成为带有独自性的一大势力,被编入国家整体的编成原理之中。

 しょうぎょう
  狭义为释迦牟尼的教诲,转指佛教经典、经文、圣典。在密教中是指与事相(在真言教理基础上实施的护摩、灌顶、诵咒等修法行为)有关的程序及贵重书籍。特别是在一流传授中,把相传的印信(记录印和真言的文书)、程序(修法程序)等称为表圣教,把口诀、闻书(记录任职命令的文书)等称为里圣教。
  现在作为史料用语而广泛使用的「圣教」,是指寺院社会中有关教义及行法的记录。或者是作为活用于僧尼的修学、宗教活动的实践的根据文献,或者是作为法脉继承之一的师徒间的传授原本及抄写之根据的文献。
  作为史料的圣教,由于可以从中获取有关当时政治、文化的情报,所以也是受到注目的中世纪史料的一种。

寺観智院 とうじかんちいん
  观智院是在观智院第一世院主杲宝主持下,于延文四年(1359)上梁的东寺寺僧的住房及止住僧房(院家)中的一处。继承的是真言密教法流之一的小野劝修寺流。由杲宝、贤宝及其弟子们收集的典籍、佛像、佛画,被称为观智院金刚藏圣教,相传于东寺。观智院也被称为「一宗之劝学院」或「圣教博物馆」,热心学习的学僧层出不穷。
  创建当时的建筑物于文禄五年(1596)毁于大地震。江户时代重建的客殿与本堂,规模与创建当时的规模相同。
  藤井永观文库中也收藏有一些相传于东寺观智院的文书。

 みっきょう
  以大日如来(摩訶毘廬遮那。真言密教的教主,一切佛、菩萨的本体,一切德之总摄)为本尊的真言密教的教义。由于教义秘密且深奥,所以谓之「密教」。接受大乘佛教思想基础(以利他救济的立场宣扬所有人的平等与成佛)和印度教的影响而成立。代表经典有胎藏界『大日经』、金刚界『金刚顶经』(金胎两部)。
  密教是平安时代由最澄和空海从大唐请来的。天台宗最澄的密教法系被称为台密,真言宗空海的密教法系被称为东密。在东密,也被作为相对于讲解释迦牟尼教义的显教的用语而被使用。
  现在的历史学,用「显密佛教」的概念来掌握作为一种社会体制的中世纪日本的佛教,同时认为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在中世纪国家中承担着体制的、构造的作用。

荼羅 まんだら Man-dalah
  梵语音译名。曼荼罗的语义,既有形容词的「圆形」「圆」,也有名词的「圆盘・环・郡・集团・全体・地域・领域」。「曼荼」表示中心・神髓・本质・深奥妙趣等义,「罗」表示所有或成就之义。也就是说,本质、神髓的拥有,代表的是彻悟的世界。
  在密教中,曼荼罗是指为表示宇宙的真理而把佛、菩萨配置在一定的框架中的图示。所绘曼荼罗让我们可以从视觉的角度来认识佛的世界。特别是密教修行者,可以利用曼荼罗图来操作身、口、意的三密行法,观想现实世界,从而获得彻悟。
  曼荼罗有『大日经』所讲的「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顶经』所讲的「金刚界曼荼罗」,有空海从大唐请来的「现图曼荼罗」等等。

 かんじょう abhisecana,abhiseka
  灌顶的原意是,用水浇洒头顶。是佛教世界的一种礼仪。
  在真言密教中,有继承传法阿阇梨时的传法灌顶,有成为真言行者时的学法灌顶,还有一般人为了广结佛缘的结缘灌顶,等等。
  不仅仅是限于佛教世界,在和歌·平曲·琴等「艺」的传承上,传授秘奥、奥义之事或仪式,也被称为灌顶。另外,在举行天皇登基大典之时,继位天皇从摄关家接受继位印明,于御座行实修之事被称为继位灌顶。
  灌顶也指,存在于师徒之间的艺能传承、技术传授、身份继承等事务中的,与继承者资格的获得和许可有关的仪式。他们多数产生于中世纪。

 


本网站本图版・内容,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Copyright &copy2003 Ritsumeikan University Art Research Center

问询:立命馆大学アート・リサーチセンター(艺术调研中心)
〒603-8577 京都市北区等持院北町56-1
TEL 075-466-3411 FAX 075-466-3415
E-MAIL arc-jimu@arc.ritsumei.ac.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