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常识TOP

●歌舞伎与京剧的大致差异

歌舞伎和京剧同样是东方的传统戏剧,二者却有着许多的不同。

歌舞伎作为日本的国粹,是传承日本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艺术,深受广大日本民众的喜爱。与此相似,京剧艺术也是中国的戏曲瑰宝。同样是东方的传统戏剧,二者却有着许多的不同。
1、历史。歌舞伎始于江户初期的“阿国歌舞伎”。据记载公元1603年,自称为出云大社(位于岛根县东部的神社)的巫女(在神社从事祈祷等事务的未婚女子)阿国来到京都表演由“流行歌”、“念佛踊”等编排的歌舞及情景戏,极受欢迎。大概在宽永六年(1629),由来于“阿国歌舞伎”的“女歌舞伎”(演员为女性)遭到禁止,取而代之的“若众歌舞伎”(演员为少年男子)也在承应二年(1652)被禁止了。其后出现的“野郎歌舞伎”(演员为成年男子)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歌舞伎。
京剧的成立比较晚,一般认为京剧始于1790年的徽班进京。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徽剧、昆曲及其他多种地方戏相互融合形成了今天所看到的京剧。京剧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形成京剧的各种地方戏剧不仅历史长,而且形式、内容也相当的成熟,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个巅峰是当之无愧的。
2、表现手法。歌舞和道白应该说是歌舞伎舞台表现的两大特征。歌舞伎舞蹈的表演形式是以歌曲伴舞蹈,现在的各种歌舞流派可以说是歌舞伎形式美特征的代表。歌舞伎戏是以演员说台词的表演形式进行演出的,台词说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演员的评价。
京剧的表现手法,笼统地来说集中在“唱、念、做、打”四个字上,“唱、念、做、打”的样式化是其最大的特征。而其中的“唱”则是重中之重,不同的角色配有不同的唱腔,不同的演员又有不同的唱法。“听戏”一词的存在,正好说明了歌词、音乐和唱腔是京剧欣赏的要点。
3、角色。京剧有“生、旦、净、丑”之分,歌舞伎的角色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立役(男性正面人物)、敌役(男性反面人物)、道化方(丑角)、亲仁方(老生)、若众方(少年)、花车方(老旦)、娘方(姑娘)、倾城(青楼美女)、女房役(青衣)、恶婆(恶毒老妇人)、女武道(武旦)、子役(小孩)
4、道具。京剧和中国的大多数地方戏一样,舞台道具极少。然而歌舞伎的舞台道具,无论大小都非常的丰富多彩。根据剧情的需要舞台上总会设置居室、楼阁、丛林、山川、船等大型道具。有时为了表演逼真,甚至会将积满水的水槽搬到舞台上来用以表现河流等。有时为了表现神异鬼怪的场面,还会在舞台上设置机关。而小道具也有很多,如扇、镜、伞、机、食器、坐垫、乐器、刀枪、布制玩偶等等。
5、舞台。歌舞伎的舞台较之京剧的舞台复杂许多。最早的歌舞伎舞台与传统的京剧舞台在大小上区别不大,也没有多少道具之类的东西。但是歌舞伎戏无论内容还是表现都有追求逼真、写实的倾向,加之为了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逐渐地有了花道、旋转舞台,升降舞台等装置,大大增加了歌舞伎表演的直观、逼真、立体的效果。
6、化妆。脸谱的样式化是京剧的一大特征。不同的人物类型有着不同的脸谱,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区分得比较细。而歌舞伎的脸谱,虽然也有部分角色用夸张的脸谱来表现人物性格,但大多数角色的脸谱还是比较自然的,没有承担过重的性格表现。
7、伴奏和伴唱。京剧的音乐,除了为“唱”做伴奏以外,也用于表现气氛、情景等。其乐器有弦乐器(二胡、三弦等)、管乐器(笛子、唢呐等)、打击乐器(鼓、锣等)三类。歌舞伎的音乐伴奏基本用于表现气氛、情景等。其乐器和京剧一样主要由弦乐器(三弦等)、管乐器(笛子等)、打击乐器(鼓、锣等)的三类组成。与京剧不同的是歌舞伎有伴唱,并且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下座歌”,在音乐伴奏处进行伴唱,用于表现气氛、情景等。一类是“长歌”,专门用于配合歌舞伎舞蹈的表演。一类是净琉璃,为歌舞伎戏及戏里边的舞蹈做伴唱。后两者在舞台上均有特定的位置。
       8、艺术传承。京剧艺术的传承依靠的是师徒传承,并不十分重视师徒间的血缘关系,徒弟学艺求的是将来自立门户。歌舞伎则有所不同,一样是师徒传承,却十分地重视师徒间的血缘关系。名演员的表演技艺和艺名一般只传给自己的儿子,这种传承方式使家传技艺得以源远流长。

コメントする

(初めてのコメントの時は、コメントが表示されるためにこのブログのオーナーの承認が必要になることがあります。承認されるまでコメントは表示されませんので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