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常识TOP

●剧场和舞台的基本

歌舞伎剧场和舞台

一出戏的上演首先离不开剧本、剧场、演员、观众等几个要素。产生于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兴盛于江户时代(1604-1867)的歌舞伎,在剧本创作、剧场经营、上演前后的宣传、演出评论、明星崇拜等各方面,非常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创造性和超前性。要知道这一切,也许最好的办法就是选择一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歌舞伎戏,对它从开始准备到正式上演再到事后评论的全过程进行观察分析。但是这样展开下去面太大,不如让我们先来看看一出戏是如何在舞台上展开演出的过程,也好对歌舞伎表演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既然这样,就先简单说说歌舞伎的剧场和舞台。在北京,至今还保留着一些老的京剧舞台。它们曾经所在的戏馆、戏楼,大多三面为楼,中间为席。其实歌舞伎剧场的基本形式与此相类似。最早的剧场就是先搭一个能(日本传统戏剧的一种)的舞台样式的舞台,再用席子及竹栅栏等物围住四周,观众则在舞台周围席地而坐。能的舞台大小与老的京剧舞台的大小差不了多少,但它没有“将出”“相入”,而是在舞台自身右后方有一条走廊式通道,它通向右边的演员出入口,也兼做舞台的一部分。以后随着表演内容的复杂化,以及大型道具的增加,舞台逐渐变得更宽更深,走廊式通道也逐渐演变成大舞台的一部分。后来又出现了花道,即由舞台自身正面偏右的地方延伸而出,穿过观众席直至设在观众席后面的一处演员出入口的这么一条通道。演员常常利用花道进行亮相、报名的表演。早期的花道右侧还设置有“名乘台”,它是从花道右侧中间部分延伸到观众席中间的一个不大的亮相、报名的台子,以后也被花道所取代。说完舞台的基本情况后再来说说观众席。本来是露天的观众席也因为观众层次、身份、人数的变化和需要开始发生演变。先是在舞台前面的左右两侧搭建带有屋顶的,被称为“栈敷”的特等席。其后随着演出需要及观众人数增加等原因,开始起楼造屋使舞台和观众席成为一体化的室内剧场。不过在江户时代,歌舞伎剧场也曾因为风纪问题,遭到过禁止造楼、禁止在“栈敷”前挂廉等处分。在明治以后,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座位开始从日本式座位变成西洋式的椅子座位,席位也增加了不少。正因为如此,现在已经很难找到当年那种富于传统味道的小型剧场。

コメントする

(初めてのコメントの時は、コメントが表示されるためにこのブログのオーナーの承認が必要になることがあります。承認されるまでコメントは表示されませんのでしばらくお待ちください)